当前页面 : 首页 > 资讯 > 正文 >

世界短讯!河南遭遇“烂场雨”天气,粮食生产高度集中背后的隐忧

来源:新农鸣 时间: 2023-06-01 20:00:38

河南,真的是太难了, 麦收季却迎来近10年最严重的“烂场雨”天气 。截止5月30日,全省8500万亩小麦, 收割进度只有4.52% ,让人无不揪心。而揪心的背后,其实反映的是人们对 粮食生产高度集中存在的重重隐忧 。

我国粮食生产版图的变迁

在我国的历史上,由于遭遇过太多的饥荒,能吃饱饭这根弦始终紧绷着,家家户户都有种粮、养猪的习惯,因此,也有 “猪粮安天下” 之说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我国粮食的生产格局,曾发生过两次重大变化。

第一次发生在唐、宋以后的南方大开发 。随着人口向南方集中,南方也逐渐成为全国的粮食生产基地。

特别是隋代大运河的修建,成为了连接南北最重要的枢纽,也因此形成了 数千年“南粮北运”的格局 。“湖广熟,天下足”这句朗朗上口的农谚,就是“南粮北运”最真实的写照。

即使在新中国成立之初,南方地区依然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,每年调出的粮食在2000万吨左右,南方14个省份中,有12个属于粮食净调出省份。

第二次重大变化发生在上世纪70年代。 为了扭转“南梁北调”的局面,国家要求北方省份加快农业发展。同时,南方地区开始大规模发展工业,用于粮食生产的土地逐渐被经济作物和工厂替代。

随着时间的推移,到了 80年代,北方地区南运的玉米从数量上已经超越了南方的大米 。我国 粮食供应格局 开始对调, 从“南粮北调”转为“北粮南运” ,这一格局一直延续至今。

北方七省,生产了全国一半的粮食

在全国的13个粮食主产区中,北方占据了7个,分别是东北三省、内蒙古、河南、河北和山东。这 7个主产区每年生产的粮食超过了6800亿斤 。

按照202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.3万亿斤计算, 北方7省的粮食产量就达到了全国总产量的一半左右 。可以说,北方7省为养活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。

以 河南 为例,2022年生产了1357.87亿斤粮食, 占全国粮食总产量近十分之一 ,位居黑龙江之后,是全国排名第二的产粮大省,而 夏粮产量则数十年独占鳌头 。

河南生产的粮食,除了满足省内一亿人的需求外,大多以商品粮形式外调。特别是 小麦 , 每年外调小麦及制成品就达到了600亿斤 。

在我们常吃的面食中,全国速冻食品的六成、十分之一的水饺、五分之三的汤圆、三分之一的方便面、四分之一的馒头均来自河南。

主产区粮食的大量输出,就意味着其它地区的大量输入。 在我国普遍存在一个现象: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,粮食自给率越低。 东南沿海地区的粮食自给率只有30%左右甚至低于30% ,例如广东、浙江省。

粮食生产高度集中带来的隐忧

粮食生产高度集中,虽然是市场经济形成的必然结果,但却给我国的粮食安全带来不小的隐忧。

首先,面临极端天气的挑战。 研究表明,气候变化导致世界各地的天气变得更加极端,极端天气事件的风险增加,正在影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。

高温干旱、洪水变得越来越频繁,而此次河南在麦收季遭遇的“烂场雨”,在极端天气里面,已经算是比较温和的了。试想一下,如果此次河南的“烂场雨”强度更大、范围更广,后果将是什么?答案是不言而喻的。

其次,粮食生产高度集中,加剧了地区间的经济不平衡 。南北经济差距的形成,不仅仅是市场经济的结果。

在粮食主产区,一般都承担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。既然承担了生产粮食的重任,势必需要在农业生产中投入更多地土地、水资源等,也就变相承担了经济跟不上、工业化慢等机会成本。

第三,加剧了“买粮难”和“卖粮难”。 在正常年份,粮食主产区和非主产区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,粮食买卖较为顺畅,可以很好地起到区域互补的作用。但如果获得丰收或者歉收,就会发生“卖粮难”和“买粮难”的困境。

特别是加入WTO以后,国内粮食生产还受到国外市场的冲击。例如从去年下半年以来,国际玉米价格大幅低于国内,导致南方地区大量使用进口粮,东北生产的玉米陷入了“难出关”的尴尬境地。

小麦也是同样,今年前四个月我国小麦进口创历史新高,也成为国内小麦价格暴跌的主要因素之一。

当然,有人会反驳:“只要有钱,进口粮食不好吗?”但新农鸣想说的是,进口粮食买顺手、吃顺嘴,一旦遭遇粮食战就很危险。粮食安全是大国基石,特别是我国拥有14亿人口,依赖进口的心理要不得。

第四,加重了资源环境负担。 我国粮食连年丰收,而这丰收的背后,是粮食主产区资源环境的超负荷运转。土壤退化、地下水超采都是我们需要面临的挑战。

近些年,北方地区的土壤,因为连年耕作正在加速退化。正如一位东北的朋友所言,不上化肥,即使是黑土地玉米也长不了多高;五常大米的生产基地,已经从昔日的黑土地变成了黄土地。

有句谚语叫做“吨粮千方水”,是说生产一吨粮食,需要消耗一方水。而我国北方地区,大多是水资源缺乏的地区。这就意味着缺水的北方,在不断向富水的南方生产粮食。

粮食问题,不能纯靠市场解决

“北粮南运”的背后,是北方的不堪重负。如何未雨绸缪,改变粮食供应不平衡的格局?

最根本之处是要有底线思维。 不管是南方还是北方,对粮食包括蔬菜在内的 自给率,都应划出底线 ,不能纯靠市场手段调入甚至是进口。当对粮食的调入需求降低了,进口依赖自然就降低了。

在国内,有许多人认为粮食问题就是市场问题,甚至将生产粮食和发展经济放在了对立面。而这种思维,在遇到类似河南“烂场雨”事件时,风险就会加大。

因此,不管是粮食主产区、主销区还是产销平衡区,都要保面积、保产量,这是强国之策,也是大国基石。

关键词:

为您推荐
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