环球通讯!杭州跳桥救人外卖小哥:今年吃上别人送的粽子,往年都是给别人送
(原标题:杭州跳桥救人外卖小哥:今年吃上别人送的粽子,往年都是给别人送)
↑端午节,有人向彭清林送花
(资料图)
红星新闻消息,端午节,彭清林在病房里被人唤醒,第一件事就是吃粽子,病房里已有许多人送来的粽子,他甚至不知道这些粽子是谁送的。“往年哪有过端午节的概念,都在忙着给别人送粽子,今年自己吃上粽子了。”他说。
6月13日,彭清林在送外卖途中,从12米高的大桥上纵身跃下救人。这个举动感动了许多网友,也让他因为胸椎压缩性骨折住进了医院,目前仍在治疗,他的病房里还放着一大堆鲜花。
人们追问着,在大桥上,他是否曾经恐惧,又为什么决定跃下?而在彭清林自己看来,他只是一个普通人。他多次回答“没有想那么多”“只是一件小事”,甚至在上岸后首先记挂的还是外卖订单。
救人后还记挂着工作
上岸第一句话是“外卖单还没有配送”
在病床上,彭清林还是打开了骑手软件。雨天,一份配送订单显示,二十六公里的路程,配送费五十八块钱。他反复刷新了几次,订单还未被骑手领取,“我好想点(接单)啊。”
6月13日,彭清林是在送外卖时经过了西兴大桥。桥下是钱塘江,桥上的道路堵住了,许多人围在桥边张望,彭清林才得知有人落江了。他停下电瓶车,脱下鞋帽,把眼镜一丢,在桥墩上稍作试探后,深呼吸,跳入了12米之下的江水。这一段被人录下,在接下来几天火遍全网。
↑彭清林从12米高的大桥上跳下
救人之后,彭清林游到岸边,他心里记挂着工作,只躺着休息了几分钟,上岸后的第一句话是“手上的外卖单还没有配送”。在工作一天后,他才感到腰部疼痛,体检后发现胸椎压缩性骨折,住进了医院,工作也按下了暂停键。
2022年,彭清林来到杭州开始送外卖。他听说过杭州的节奏快,抱着到杭州当“卷王”的想法。在申请加入西湖区外卖配送站时,配送小队队长问起他的单量,他提起自己过去曾经登上当日配送量榜首,一日配送单量曾达到150单左右,一个月的单量曾经有两千单左右。申请通过了,队长说:“杭州骑手都很难有这样的单量。”
在杭州,彭清林的起点是一间群租房,空间只比一个床位略大。他的行李并不多,只有一个手提箱大小,31岁的彭清林已经是第四次更换工作的城市,每次都是轻装上阵。
但他最终总能在城市里找到“家”的感觉。彭清林自认拥有过目不忘的记路能力,这是他作为“单王”的秘密。一年时间,西湖区足以让他熟悉。刚来杭州时,彭清林就张罗着与站点骑手们见面,于是,2022年杭州西湖区站点骑手第一次聚餐了。彭清林怀疑是否是自己在交流群里太活跃,配送路上,总有骑手和他打招呼。
他拥有了两只猫,一只白猫源自配送经过的小区,还是幼崽的小猫被遗留在路边,他把它带回了家。冬天,小猫总是跳上床,与他抢被窝。
关于未来:
想买辆面包车,带上自己的猫去西藏
溺水的感觉是冷、呛、恐惧,眼前和耳里都是水,挣扎着想要看到天空。彭清林无从得知,那天被他救下的女子是否就是这般体验。但他在童年时,曾经溺水,后来被人救起。那以后,他做的许多善事,是在回报这被救起的恩情。
某种程度上,彭清林仍然是童年时代那个赤诚的小孩。他依然会和父母吵架,关于婚恋、工作、人生态度,他总以这句话开头:“你们大人就是这样。”
彭清林的父母长期在温州一家餐饮工厂工作。他们希望孩子能稳定,与家人在一起。高中刚毕业时,彭清林确实这么做了,但不到一年,他“逃走”了,去了广东。
在广东,彭清林先去了一家电子厂,在流水线上工作。那是一段被他评价为“太无聊,没有挑战,混日子”的时光。即便有望升为流水线线长,他还是离开了。另一家皮革厂里,彭清林向长辈学习染色,在换料一步起了争执。长辈喜欢精准计算,用料刚刚好。彭清林则讨厌总要在收尾时手忙脚乱,希望多备料以防万一,但这提议触犯了长辈的权威。争执之下,他再次离开。
2020年,彭清林回到温州,正职是烧烤店店员,凌晨两点下班后开始了他的副业——送一个小时的外卖,而后逐步转为全职送外卖。
在“大人”眼里,到了节点自然就应该攒钱、定居、结婚、生子。而彭清林是相信自己有选择的,选择拒绝,选择自由,选择挑战,选择善良。
“现在摆在我面前的选择很多。”彭清林说。在救人之后,杭州市文明办授予他“杭州好人”称号,杭州市公安局授予他一等治安荣誉奖章,街道办奖励他五千元,杭州市见义勇为基金奖励他三万元,外卖平台奖励了五万元并提供大学就学项目机会,家乡湖南桑植县县委、县政府给予十万元见义勇为慰问金,家乡企业要捐赠一套住房。
↑彭清林获得的荣誉
彭清林首先拒绝了个人捐赠,也不打算直播带货。成长于互联网时代,彭清林很清楚名气、流量可以转化为金钱和物质,但他拒绝。
在救人后,曾有记者询问彭清林未来的安排。那时,彭清林说,想要买辆面包车,去西藏无人区捡拾垃圾。他还没打算选择安稳的生活。“不用什么名牌车,一辆二手车就够了。”彭清林告诉红星新闻记者,要是搬家,他还能用小车带上自己的猫。
彭清林说:“现在的选择,也许以后会后悔。但无论怎么选,都有可能后悔。”
大桥上那一跃
被他归入陌生人之间的友善小事
几年前,彭清林曾经开解过朋友。这场对话中,朋友提起,有时觉得善意太廉价,怀疑自己是否为求回报才施善,因此才在没有回报时失落。彭清林则相信人之初性本善,他提起了自己在西藏被收留的经历,“被别人感动过。”
有一年的6月,彭清林骑行去了西藏。入藏时,穿着短袖的他碰上了冰雹,全身打湿。一位陌生人邀请他烤火,并为他准备了干净衣物更换。
在广东工作期间,彭清林爱上了骑行。为了能在休息时出门走走,也为了缓解在皮革厂因染料造成的胃疼,他曾从广州骑行至北京,也曾从广州骑行至拉萨。他在骑行时认识的好友,彼此维持友情已经超过十年。不过更多的交往是萍水相逢。
“我的性格是被骑行改变的,变得更活泼开朗了。”彭清林说,“骑行时不问身份,不问地位,不问年龄,没有目的,没有心机。只要你骑着自行车、戴着头盔,向其他骑行者问路,任何人都会理你。”
也是在骑行中,彭清林感悟,“大部分人已经和你见完了此生的最后一面”,“我们大多数时候只会见一面,从此不再有交集”。在这一面之交里,人们仍然可以互相帮助,无论大小事。
这种骑行精神,在他骑着电动车送外卖后,依然保留着。他的外卖箱里备着雨伞。起初,是一次送外卖被雨淋湿后,在电梯间里,一位陌生的大姐询问要不要给他拿把伞。后来,变成了他准备着几把雨伞,在下雨时,随时准备送给被淋湿的陌生人。
有时,看到路边的老奶奶提着饮用水,彭清林选择帮忙扛起。有时,则是其他骑手的电瓶车没电了,他去帮忙。在西兴大桥那一跃,原本也被彭清林归入这类陌生人间的友善小事。上岸后,因为超时,顾客打电话催单时,他没有提起。他也没有告诉家人。
直到家人在新闻里看到彭清林,那段视频在网络上转发过万。在杭州,走在路上聊起彭清林,连擦肩而过的陌生人都能接过话题,“那个救人的小哥啊。”不像在谈论素未谋面的陌生人,像在谈论一位朋友。
关键词: